咨询预约

当孩子进入狂问【为什么】的阶段,如何引导才恰当?

不知道大家还记得《侏罗纪公园》这部电影吧?里面有姐弟俩,上了恐龙岛后,那个男孩缠着男猪脚,不停地问问题,把男猪脚烦得不行。这就是面对好奇好问儿童的真实场景:一方面,孩子爱问问题,是件好事;另一方面,很多大人都会有点烦,有无耐心再说,最主要的是咱也不懂啊,没法回答呀!

 

这篇文章的素材来自知乎上的一个讨论,挺有意思的。在这个问题上,家长们的看法和做法还都有些不一样。先看看一位国外化学教授爸爸和他女儿的PK吧!

 

 

这个女孩儿是太能穷追猛打了一些,再看看我们遇到的情况,通常是这样的 ...

 

女生用屁股尿尿吗?

男生爱哭为什么很丢人? 我爱哭妈妈为什么没有面子?

小婴儿为什么不会说话?

人为什么会变老?
人为什么会死? 死了为什么会闭眼睛?死神会不会死?

乐高小人为什么没有鼻子?乐高小人也不像我们一样眨眼,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们会闭眼么?
西瓜虫能变成西瓜么?
星星为什么眨眼?人为什么眨眼?
汽车为什么跑?积木为什么不会跑? 坐汽车看路边的树为什么会跑?
跳绳时,为什么一根绳子变成了好多绳子?
猴子的爪子为什么像手一样灵活? 乐高小人的手为什么是爪子(形状)?
时光倒流是什么? 火箭能飞到外太空吗?
为什么我最讨厌蘑菇和木耳?
我们的世界里有僵尸吗? 僵尸为什么喜欢吃戴夫的脑子? 僵尸的裤子为什么撕了?
坏小猪为什么偷愤怒的小鸟的蛋? 爸爸为什么那么喜欢打游戏?
垃圾食品为什么那么好吃? 踩到香蕉皮为什么会滑倒?

 

肿么办?怎样应对?以下,看看这五个有差异的做法:

 

1、鼓励孩子去自我探索、主动思考,并根据问题区别对待


@老王夫子(老师一枚,很有分析精神)

 

孩子开始问为什么?表明孩子开始关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,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。


在幼儿刚刚出生至3岁~5岁之间,孩子开始摆脱对单纯生存需要,开始注意到外界环境,这是孩子迈向世界的第一步,务必要非常重视。


孩子提问是对周围世界的好奇,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,这个世界对于孩子就是一片未探索的地图,他开始想要了解出生地之外样貌,也想要了解除父母自己之外的生物。这种探索本能会出现在每一个适龄孩子的身上,但每个孩子的成长并不相同,其原因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,亦即“为什么”(也包括 “是什么”)


做老师做了很久,我经常观察孩子在提问的时候,父母的回答,不得不说正确的处置方法会带来善于思考,勤于思考,主动思考;而处理不当回让孩子羞于提问,归于内向,甚至有自闭倾向。


1、孩子的提问要不要回答?


答案是肯定的。孩子的提问得到反馈,不管回答的方法和质量如何,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激励,孩子在下一次提出问题时会减少顾忌,更积极和主动。而不回答则要视情况而定,但粗暴的打断和批评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。


2、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?


我看了以上的评论,庆幸大家都认为回答孩子的问题更好,但似乎有对孩子的回答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倾向。这种操作看似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实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。


我举一个的例子:大家知道上课中孩子最常问的是什么问题吗?很简单“老师这道题怎么做?”基本是上课中最常遇见的提问了,但你会发现很少有老师直接回答的,如果真的学生问你什么,你就答什么,对孩子的帮助极少,原因呢:缺少孩子的主动思考,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。所以老师要做的事情是引导,我们主张启发式教学正缘于此。


那么回到生活中,初为人父母缺少老师的丰富经验,就会出现为了鼓励孩子而全部问题都回答的状况,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?发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,利用孩子的好奇心,增长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。一个简单的公式:


孩子能自己想出来的>>孩子自己看书得到的>>孩子与小朋友探讨出来>>父母直接回答的


所以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?父母的最好回答应该是“孩子真棒,这个问题都想到了!那么你能不能先说说你的看法呢?”先对孩子的提问作出肯定和鼓励,然后询问孩子的看法。这里要了解,我们询问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,只是需要孩子有个自省的过程。


接下来可引导孩子查阅相关书籍(1、孩子需要阅读的能力 2、书籍的选择很重要、通俗易懂),或者引导孩子与其它小伙伴讨论(这个不可控性较高,但对孩子能力的提升是综合性的),最后父母给出较明确的回答。

3、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回答?


上面简单说了下如何回答问题,但并不是说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这样重视的,毕竟考虑到孩子的知识结构和眼光,很多的问题并不具有长期参考的价值,我总结有以下几种问题家长要重视:

 

1、生活常识:为什么要等红绿灯?为什么饭前要洗手?……不仅是问题,还需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。


2、情感类问题:为什么妈妈要哭了?……对孩子的人生观建设非常重要


3、科学知识类问题:为什么月亮会变化?……这类问题可建立孩子最初的科学态度,对待这样的问题家长也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,不能简单敷衍


4、个人的问题:为什么我不高呢?为什么我没有好看的衣服呢?……对孩子的价值建设非常重要,务必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回答,充满希望的回答。


其实总的来说,会影响到孩子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问题都是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回答的。
 

另外,如果孩子拿学校里的问题来问家长,建议直接将包袱丢给老师,让专业的人士解决专业的问题。


4、如何对待“穷追猛打”?


前面说了,不是所有问题都有价值的,那么如何应对孩子的无理问题。这里就需要家长的智慧了,转移话题,反客为主,围魏救赵,请熟读36计,孙子兵法,总有一款适合您!

 

如:以下这段妈妈和孩子的对话

 

"麻麻,什么是豆腐呀?"
"豆腐就是很好吃的好吃的!你还记得麻麻前几天给你榨的豆浆吗?它们都是大豆做的,吃了之后你就能长高高变壮壮!”

"可素这个豆腐怎么是白白的,辣个豆浆却是黄黄的啊?"
“宝贝儿你猜丫”
“唔....唔....麻麻我尿尿也是黄黄的...是不是水水的东西都是黄黄的啊”
“宝贝儿你看麻麻喝的白开水是什么颜色”
“唔..白开水..是白色!”
“这个呀,是无色的,就是没有颜色,来,宝贝儿,你透过这个水杯看看麻麻”
“哇!麻麻的头变大了!”(伸出手想摸麻麻状)
"好像这样一直看着麻麻哦"
“为什么呢宝贝儿”
“唔...这样的话就好像你一直在我眼前,很近很近...”
“宝贝儿啊,你还记得你那个放大镜玩具吗,其实啊,用装满水的水杯看东西和用放大镜看东西的原理是一样的”

 

对待这个豆腐问题,也许我会这样应对:

 

比如,什么豆腐?就是早上吃的豆腐呀,**你喜欢吃什么菜呀?——转移话题
什么豆腐?一种可以吃的豆制品,不仅好吃,还很好玩呀,叔叔带你用用头撞豆腐好不好?——继续转移
什么豆腐?这个就是豆腐啦,**,仔细观察一下,你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呀?摸摸看,有什么感觉?来写一篇《观豆腐有感》吧?——反客为主
等等等等


总的来说,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,有合适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就好了。


但总有一种孩子,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,怎么办呢?请在自己知识体系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给孩子讲清楚,另外问上一句“刚才的意思明白了吗?”“你去给妈妈/爸爸解释一下好不好”保证孩子真的认真听了,并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,这已经是传道授业的范畴了。

 

2、不要敷衍,认真回答

 

@许颜

 

我孩子有个口头禅。
“妈妈,我有个问题想问你。”
我会认真的让他问,并作出回答。
有些特别古怪难答的题,我会说:“你等一会,妈妈确定了答案再告诉你。”

所以他问的越来越多,当我回答出问题时对我的崇拜显而易见。
为了难倒我,开始想更多的问题。

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好事。
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很麻烦。

 

@白茅根汤

 

我是尽我所能地回答所有的"为什么",无一例外。自己不懂得往百度上搜,基本没有解决不了的,回答到孩子不想问下去为止。小孩听懂多少大人无法清楚了解,但认真的态度和敷衍的应付小孩是非常能敏锐觉察的。认真回答绝对对激发小孩思考有帮助,同时也是锻炼自己耐性的机会。

 

向三岁的小孩解释豆腐,要编个小故事,就是发现豆腐的过程故事化趣味化,小孩听了故事很享受就不会追根问底。小孩问我地铁的黄线为什么不能站人,我在他小一点和他讲有人掉进地铁的新闻故事,大了的时候和他解释气流变化产生吸力这些东西,他实际明白多少我不知道,但对于站在黄线之内是非常危险是很清楚的。

 

我最痛恨小时候问为什么的时候大人敷衍了事的表情,再就是 "大了你就会明白' 这类回答,这是家长对孩子好奇心和理解力极大的不尊重,同时也是家长本人懒惰的表现。即便把百度上我都不理解的文段念一遍,我也不会说 “给你讲你也不懂” 这种话。这个过程体现的是对幼小心灵的尊重。

 

3、变防御为进攻,和孩子“踢皮球”


@ 匿名

 

其实我不是很赞同大多数答案的观点,就是所有的问题都为小孩儿悉心解答,其实孩子的脑洞是超乎想象的大的,熊孩子们经常会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或者是很难给出答案的问题,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科学怪人也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终结者,是很难做到把所有问题都解答给熊孩儿们的,况且多数情况是我们会变得逐渐失去耐心,直至当熊孩儿们即将露出一副“介是为嘛”的表情的时候,我们就赶紧摇头say no。

所以与其造成这样的窘境,还不如我们一开始就采用一种 “踢皮球” 的战术对待熊孩儿们的 “介是为嘛” 句型。所谓的踢皮球战术,其实非常简单,当熊孩儿们问到一些科学狂人/变态狂魔类问题时,我们就把皮球踢给熊孩儿们,这样既能防止熊爸熊妈们被雷击也能帮助熊孩儿们在幼年积极思考、脑洞大开。

今天中午正巧看到了东方卫视的一档节目《潮童天下》,里面的模式就是主持人开启脑洞模式向熊孩儿们问各种 “介是为嘛” 的问题,以此达到启智的目的。
 

“听说你有一个问题一直纠缠到现在,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周岁,什么是虚岁吗?”
(熊孩儿眉头紧锁,似乎在发功)
“你现在是几周岁?”
“虚岁八岁,周岁六岁半”
(笑晕在厕所)
“为什么去掉一岁半呢”
“因为两个岁数都是在过完生日后长的”
(一脸无辜)
“那为什么两个岁数是不一样的呢,人明明只有一个”
(泪水在眼眶徘徊)
“你喜欢周岁多一点还是虚岁多一点”
“喜欢周岁多点”
“为什么喜欢小”
“小没有关系的,只要每天开开心心就行了”
(破涕为笑)

 

4、书中自有黄金屋,引导看书能解决大部分问题

 

@Hamann Lo

 

如果回答的太快,只会让孩子继续在某个方向上刨根究底,你最终会被问住。所以还是让他看对应的书,给他一个自己获得知识的渠道比较好。一是自己省点精力,二是让他对学习需要耗费精力有个认识,三是幸运的话能培养他学习的习惯。

 

@朱大强壮

 

买本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然后我妈会反过来在不经意的时候问我一些书上的东西,我要是回答上来会很有成就感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不够就开始看《百科全书》不认识字就查字典。现在回想起来,从我最开始问“为什么”的时候,我妈就教会了我查字典……不过我觉得,对于小学二年级的的小孩已经合适了,也就是大概八岁左右。

 

5、用回答引导思考,逐渐让孩子做到自问自答求验证


@林菲

 

我家直接「为什么」到底,我要求它要问的具体一些,否则我没法回答。

 

问题问的具体,会让孩子问问题前先「思考」一下,能够加强孩子对场景的描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,并且想明白自己到底要问什么。


别小看小孩子,它们是真的会「思考」的,每次看到小孩子认真想问题的表情我都觉得特别欢乐。现在小朋友还会嫌我烦,要求自己独立「思考」,让我看自己的书去。。

小朋友三岁左右就看见我在电脑上搜索它要的答案,晚上回家会把它看动画片没看懂的细节记住,让我搜索图片或内容再给它科普。

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天玩儿「找岔」,就是找动画片里不现实的场景、设计什么的,比如被车碾压过还能活过来之类的场景,让它区分现实和幻想,思考片子的不合理,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。

小孩子特别喜欢问重复的问题,我如果回答三五遍它还问,我就会让它想一下我上次是怎么回答的,录音,下回再问同样的问题直接放给它听,能帮助小朋友锻炼记忆力。


我家小孩五岁左右听五言七律基本一遍就可以背出来,它觉得很好玩儿。有时候也会问句子是什么意思,我会要求它先想一想,猜一猜。然后我再解释给它听,让它验证自己「猜」的准不准。

于是在小朋友七岁左右,就进化到自问自答求验证的阶段,不对它自己上网用拼音搜索,我基本摆脱了「十万个为什么」缠身的境遇。

我个人感觉小朋友问父母问题,除了求知欲以外,是想获取父母的注意力,所以,尽量多陪陪孩子,特别是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小朋友。它们最需要的不是知识,是父母的陪伴。

 

结语

 

其实,不用拘泥于任何一种方法,具体情况,具体对待。有时间的话,和孩子坐下来,一起研究问题,拉拉扯扯,岂不也是乐趣?没时间,引导孩子自己去找书,或上网去查,锻炼锻炼研究能力。但是,尽量不要敷衍。认真对待,总是没错的!爱问问题的孩子都爱动脑子,这是好事,偷着乐还来不及呢,你说是不是?


创建时间:2018-03-26 14:42